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举行专题展览

来源:文旅中国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30日 阅读量:

10月27日,“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北京亮相,旨在向更多人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13年来丰硕的建设成果。

undefined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保护区域含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三个市,包括晋中市全域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吕梁市各4个县(区、市)。历经十余载努力,2023年1月29日,晋中市正式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中市人民政府、太原市人民政府、吕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活动主题为“晋风晋韵 传承共享”,展示内容包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项目综合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介绍及大事记、保护区内代表性项目综合展示等,活动时间为10月27日至11月15日。期间,广大市民可近距离感受来自三晋大地上五千年的表里山河、晋中文化。

开幕式上,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山西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晋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艳萍,吕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磊,晋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晓红等出席。陈少卿、田青、苏丹、梁艳萍、任磊共同启动展览。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各市文旅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内19县(区市)副县长、文旅局长、副局长、非遗工作负责人,以及参展项目传承人、项目代表、新闻媒体、旅行社等参加现场开幕活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和顺跑莲灯、榆社霸王鞭、寿阳竹马、文水鈲子等极富特色的晋中社火表演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厅喜迎宾朋,吸引了嘉宾们纷纷驻足观看。在非遗节目展演及展示中,左权开花调小花戏《桃花红杏花白》、祁太秧歌《看秧歌》、太原莲花落《长寿秘诀》、孝义木偶《偶艺乐园》、晋剧《打金枝·坐宫》选段等,以及汾酒制作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孝义皮影制作技艺、泥塑佛像制作技艺、龟龄集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将晋中独特深厚的文化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在讲话中表示:13年来,保护区域采取政策性牵动、节庆化促动、数字化驱动、全民化发动、三化和四化联动,走出了对于创新性保护的新领域。保护区采取非遗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融合的推进,实现了非遗活态化保护新成效。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标志是保护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谆谆嘱托,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田青教授早在2003年就把太行山的左权民歌带到北京,并捧红了一批山西籍歌手。20年来,田青先生对晋中非遗给予极大的支持、指导与厚爱。田青教授在讲话中说:我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龙则村荣誉村民,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成果我也很高兴,我作为最早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这些人,现已经垂垂老矣,但是看到非遗保护工作后继有人,看到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得到老百姓由衷的欢迎,我们感到此生无虚。我跟山西的非遗也的确有不解之缘,山西非遗方面有什么工作尽管招呼,我一定尽最大的力量。衷心祝愿山西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但不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而且我们为它增添光彩。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苏丹副馆长说: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就是全世界人民看中国文化遗产的窗口。山西是非遗大省,无论是国家级项目的数量还是国家级传承人的数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看到这些数据我是很激动的。未来的文化生态保护非常重要,什么叫生态呢?生态的平衡就是生产的东西和消耗的东西,输入的东西和输出的东西达到平衡,这是一种最佳的状态,所以要以开放的心境对待非遗生态保护的事。看到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专题展览在我们馆开展,我感到非常踏实和幸福,山西非遗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我爱山西,我爱晋中。

用非遗当钥匙,打开祖先留给我们的华夏文明之门。当天开幕式,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研学旅游路线同时公布,分别为晋商主题线路(晋中平遥、太谷、祁县)、晋中太行文化主题线路(晋中左权、和顺、昔阳、寿阳)、晋阳古城主题线路(晋源区、小店区)、吕梁文化主题线路(汾阳、孝义)。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处山西腹地,上承游牧文化,下接中原文化,形成了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的独特文化生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

多极联动,形成合力。在保护区建设中,山西省文旅厅积极组织,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三市密切协同联动实施,坚持一体统筹,高位推进,逐渐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格局。特别是推进过程中,各层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为统领,坚持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建设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文化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全面建立起了完整的非遗管理保护机制,“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演艺”等成为新业态。

汇聚特色,美美与共。在保护区建设中,晋中市聚焦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高站位谋划布局,高规格组织实施,高投入保障落实;太原市围绕培育特色鲜明农耕文化带,构建亮点纷呈晋商文化走廊,打造韵味浓厚方言文艺片区,形成独具魅力的节庆文化圈而全面展开;吕梁市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上久久为功,形成了项目上“一个保护方案、一个基地、一批展示平台、一批普及读物、一套档案资料”,传承人上“一份计划、一批学员、一项展示活动、一批创作成果、一套实物及资料”,基地上“一个专家指导组、一套工作班子、一个传习场所、一定保护经费、一批保护成果”的“三五”模式。

相互联系,其生共存。13年来,保护区不断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根据时空维度上的综合布局,按照地理区位和文化资源分布,建成了以酒醋酿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区、面食文化保护区、福寿文化整体性保护区为主的农耕文化带;以晋商古道传统技艺密集区、武文化密集区、传统医药保护区为主的晋商文化走廊;以社火文化圈、庙会文化圈、清明节暨孝文化整体保护区为主的节庆文化圈;以及晋中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民歌等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方言文艺区。

传承保护,赓续发展。保护区各级各部门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谆谆嘱托,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融合并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非遗项目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个方面,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璀璨非遗文化连接现代生活,使保护成果更加广泛地惠及全民,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真正与现代社会融合共生,焕发出新的光彩。